2004年是我國流延薄膜迅速發展的一年。有數字為證:我國流延薄膜市場需求增加到約27萬噸。在此刺激下,流延薄膜的全國產量同比增長18%。今后幾年內估計每年需求增長約4-5萬噸(即2005年30萬噸、2006年35萬、2006年40萬噸、2008年45萬噸)。以上數據表明,雖然今后幾年隨著我國宏觀調控,中國GDP增長短期內有所放緩,但流延膜仍屬于朝陽工業,年市場需求仍可保持12-17%的快速增長。
但現階段全行業光進口流延薄膜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20萬噸以上。預計到2005年末,流延薄膜廠家將繼續增加,生產能力會有突破性增長,年生產能力將達到40萬噸左右。
在此基礎上,有業內人士預測,隨著我國流延薄膜新建和在建項目的紛紛投產,2005年流延薄膜的產能將有可能出現暫時性的過剩,那么新一輪的價格戰則勢在必行。如果這一預測成真,那么流延薄膜加工企業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的辦法,除了走自主創新之路,開發差異化、專用化產品外,還有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合理選擇設備及其供應商。
據國家海關總署數據統計,從國外引進一條5層共擠設備約需資金5800萬元,總投資在8000萬元左右。若沒有市場作支撐,或市場發生變化,勢必造成巨大的投資損失。而同類型的國產設備投資只有進口線的1/8左右,而且各項性能也不比進口的差。而且,國產設備生產企業提出的"無縫銜接"式的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務,這些都值得流延薄膜加工企業考慮。投資大的設備未必是明智的投資,只有投入產出比相宜,在盡可能短期內能夠得到良好的投資回報率,這才是明知智的投資。